百善孝为先

编号:34   作者:牛懿斐(初四)   票数:0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有的时候总会认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既然孕育了我们,就要照顾我们一辈子,总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其实我们也应该要知道孝敬父母更是天经地义。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当我们过着一天三顿饱饭,一年四季不愁的日子里,时间缓缓流逝,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儿童长成有责任心、懂事的青少年,但在这同时父母也随着时光慢慢变老,纵使他们辛勤劳作,纵使他们不再年轻,纵使他们的头发已经开始变白,但他们依然不求回报,依然无怨无悔。

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要有孝心,父母也是以身作则。每年父母会在祖父祖母生日时回家,不管工作有多忙,父母总是会及时回家,这也就熏陶了我,使我也懂得了“孝”。

我没有那些最美孝心者的艰苦生活,我现在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我也没有他们那种辛苦的劳动,那样悲惨的遭遇,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放弃,既然他们都没有放弃,还是那样的满足,那我们难道不应该也要知足常乐,也要对父母更好吗?难道还要等到父母真的黑发变银发,直背变驼背?

每天早上上学时跟父母说一声再见,自己准备好该用的物品,不让父母帮忙,现在还有一些人二十多岁都还要依靠父母,那我就要独立自主的完成自己可以做完的,不用让父母操心。到了晚上提前给父母摆放拖鞋,或者是提前准备一杯温水,亦或是在父母下班回家后给父母捶背,端一盆洗脚水,因为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只有这些,我们只有让父母回家后能够休息,做好自己该做的,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其实这种事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做不到是因为自己不想因为这些事情而浪费自己的“游戏”时间吧。其实准备一杯水,给父母捶背,端一盆洗脚水也就几分钟,不会太麻烦,感到麻烦的只是内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来,中国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历代有着无数的孝子: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藏在父亲面前说三道四,失去其父亲的疼爱。然而有一次他的继母朱氏想吃鲤鱼,但是因为天气寒冷河水冰冻,没有办法捉鱼,王祥便赤裸上身卧于冰上祈祷,结果忽然间冰裂,从裂缝中条月初两天鲤鱼,王祥非常高兴,便拿回去给继母;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再比如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就连皇帝、老人都能够尽自己的孝心,为何我们不能也多尽一份孝心呢?在明媚的阳光下,他们的肩膀就是一片树荫,为我们遮挡阳光;在飘茫大雪的寒冬下,他们的肩膀就是温暖的火炉,驱散冬日的寒冷。父母做的每一份菜,每一粒米都带着他们的感情。而我们还要埋怨他们做的不好吃,挑这个,挑那个,对他们置之不理,对他们无理取闹,父母的内心是多么伤心。要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要理解他们的唠唠叨叨。每一个孩子在幼小的时候都会对父母说,长大要孝敬他们,等到功名成就时,一定会让父母过的非常好,可是时间会冲淡人们儿时的承诺,冲淡那时的恩情。有的时候我们不会明白大人们的辛酸,但是当我们懂得父母的辛酸时,就预示着我们已经长大。

“孝”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想念,是一种没有被人重视的思念。一旦当你失去,想在弥补时,或许只能在后来的悲伤中自责,在后来的悲痛中哀叹。所以,趁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变得懂事,还没有失去我们儿时的承诺,我们要改变自己,我们要继续感恩父母,每天几分钟的坚持,会给父母带来巨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