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

编号:38   作者:耿子萱(初四)   票数:0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题记

听爸爸说,我爷爷在世的时候,每逢节假日只要有时间,我爷爷都要都要赶回老家看望家的的两位老人——我爷爷的爸爸、妈妈,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如果他们现在活着的话也该一百多岁了。

我爸爸说,爷爷的老家在淄博市的最东北角,历史上是个很贫穷的地方,交通也很不方便。那时候在张店,人们称那边的人叫北孙这个略带贬义称呼表达的大概是贫穷与落后的意思吧。那时候,爸爸的年龄比我现在还小,也就是刚小学毕业的样子。每次跟随我爷爷回老家,爷爷都要骑着他那辆大金鹿牌的自行车带着他先赶到张店把自行车寄存起来,然后再坐公交车到辛店,从辛店再倒车到他们那个镇上,然后再步行近一个小时才能进入到我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居住的那个村庄。那时候坐车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每天都是有数的几班车,为了赶时间,经常是一大早就出门,而当到家的时候天就已经擦黑了。这种经历一直伴随着爸爸的童年、少年,在潜移默化中保留在了记忆里。每当说起这些往事,人到中年的爸爸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眼睛里充满无限的向往。

我爸爸说,那时候,我爷爷手经常着拎着一个黑色大皮包,皮包的上面印有白色的上海外滩的图案,还有非常醒目的两个舒同体的大字——上海。皮包里面通常塞满了那个年代最拿得出手的点心——桃酥。进村后,如遇到的乡亲是一位老人,爷爷就会从皮包里摸出一包桃酥送的老人手里,老人接过桃酥,念叨着,小奈回来了,小奈是个好孩子。(爷爷的小名)就这样进村了。

我爸爸说,那时候,村里还没通电,到了晚上要点一盏煤油灯。如果是寒暑假,通常是寒假多一些,到家后,我爷爷会从皮包里掏出他送给太爷爷、太奶奶最好的礼物——我爸爸、我大姑、我小姑的三好学生奖状。在昏黄的油灯下,太爷爷、太奶奶展开他们三个人的获奖证书仔细端瞧,把满是皱纹的脸开成一朵朵花。这个时候,我爸爸通常会得到一碗添加了酱油、醋、猪大油调味料的白面条,我爸爸说,“那味道······”

我爸爸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太爷爷、太奶奶居住的房子里,那些我爸爸、我大姑、我小姑的三好学生奖状连同远在新疆我大爷爷也就是我爷爷大哥家孩子的奖状,成为那个年代太爷爷、太奶奶布置房间最好的装饰品。那时候,我爸爸听不太懂太爷爷、太奶奶对我爷爷常念叨的的一句话,“不用对我们花钱,把孩子培养好,让他们长得一个个像碌碡,比啥都强。” “碌碡”是什么东东,多年之后在一家民俗博物馆里我见到了它,一种石质的农具,农村打麦场上用来碾压农作物,实心,结实耐用

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我并没有亲见,都是我爸爸告诉我的。太爷爷、太奶奶早已过世,爷爷也于2007年过世,他们都葬在村庄东面的公墓里。那个曾经让我爷爷魂牵梦绕的村庄,也早也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天前,我爸爸去扫墓归来对我说,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就到了村口,村中修了柏油马路,路边都安上了太阳能路灯,街道的两旁,也画满了“二十四孝图”的宣传画······爸爸说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闪闪发光。

我发现,爷爷的一些影子正在不自觉的被爸爸粘贴下来。

现在在我的身边,不管是妈妈、爸爸,还是其他亲戚长辈,都像爷爷曾经那样,时常记挂着,并经常去看望自己的父母。这不仅是自己的孝心,更是对于孝的传承。


                              指导教师:毛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