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的生命 神韵天成
没有多彩的颜料,只有原色的泥土;没有繁复的模子,只有简易的工具。对于初次接触安丘泥人的学生们来说,桌面上摆着的就是一抔泥土,但对于省级非遗项目安丘泥人传承人王永芹来说,这都是生命的原型。
9月16日,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在山东省文化馆如期开课,教室里如往常一样坐满了学生。今天,学生们将在这里学到一门兼具乡土气息和美学价值的非遗技艺—安丘泥人。
话不多说,王永芹向学生们展示了今天要学做的泥人小和尚之后,便开始一步步教大家捏制起来。“先取一块泥来做小和尚的头,大小要适中,然后用手把它搓得圆滑。”王永芹一边演示着,一边挨个指导,“可以蘸些水,更容易使它平整。”
再看学生们,他们似乎忘记了手中揉捏的正是平日里躲避不及的“脏泥巴”,一个个专注认真地按照老师所教的摆弄着,不时举手请老师近前指导。
接下来,塑脸型、捏鼻子、刻眼眉、扎嘴巴……小和尚的脑袋才一成型,便在学生们的手中有了千变万化的神韵,有的开怀,有的调皮,有的委屈,有的微愠。王永芹高兴地说,“这些孩子都很聪明,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不拘泥于老师教学,想象力和创新力很值得鼓励和表扬。”
在这些形态传神、不拘一格的作品中,有两个泥人尤其引人注目,一个是张航硕的“戴金箍咧嘴笑的孙悟空”,一个是刘一诺的“耍棍的小和尚”。他们在完成老师指定动作的同时,发散思维,开启想象力,制作出他们喜爱的泥人形象,得到了老师的极大肯定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
在王永芹看来,学习捏制泥人能培养学生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作为非遗传承人,我来这里给孩子们上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小朋友认识并喜欢安丘泥人,为传承打下基础。”王永芹笑道,“看到他们这么喜欢安丘泥人,我感到非常高兴。”
课后,有家长表示强烈希望王永芹老师返场,让学生们更多地认识安丘泥人,触摸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