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剪纸艺术 丰富假期生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意融融的四月,在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期盼声中,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开启了新一轮的触摸非遗之旅。4月7日,淄博市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关丽来到非遗传习大课堂,以她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激发了学生们贴近非遗、贴近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从最基础的剪纸符号开始,关丽耐心地讲解着如何使用剪刀,并剪出每一个符号。不一会儿,一张两次对折后的红纸上便出现了圆形、锯齿形、波浪形、柳叶形等镂空图案。学生们努力竖起耳朵,一颗颗小脑袋聚在老师身边,生怕错过了任何细枝末节的动作。
在确定学生们已经基本了解剪纸符号之后,关丽再次强调了使用剪刀的注意事项,便将红纸和剪刀分发下去,让大家练习如何剪出规范的剪纸符号。
“同学们做得非常好,下面我们来学习剪一些复杂的图案。”眼见学生们手中的红纸已经呈现出了较为规整的图形,关丽引导大家将剪纸符号组合运用,剪出各种较为复杂的图案。
“还是对折后的纸,现在我们沿一个边画出半棵白菜,最终能剪出几棵白菜?”面对关丽的提问,学生们踊跃回答。“两棵!”“四棵!”大家都十分期待这一魔术般的过程,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动手验证。不多会儿,一棵棵寓意“百财”的大白菜便呈现在学生们的剪刀之下,各不相同,各有特色。
有的学生还在规定图案的基础上,积极发散思维,画出了老鼠、雨伞等,倚靠在白菜旁边。“老师说小老鼠是散财童子,它跟白菜在一起有特殊的寓意。”学生们在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还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吉祥寓意。许多家长反馈称,这是一次很棒的传统文化体验课,孩子非常喜欢,而且真正学到了知识,希望能多多举办。
课后,关丽对课堂上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很高兴有机会和孩子们分享中国剪纸艺术,虽然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接触剪纸,但是他们非常认真,作品也很有创意。”关丽认为,让学生们接触、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艺术魅力,不只是为了表现过去,更在于展现现在和未来。
下期活动预告:
刻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我国独有的民族传统工艺。淄博刻瓷艺术以精美的瓷器为载体,是集书法、绘画、篆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以瓷为本,以刀代笔,在瓷器釉面上作画。
其施艺过程是先在瓷器上用墨或书或画,制成“墨稿”,然后照稿刻錾,最后在刻好的画面上按设计的色彩填色。另外,还有一种工艺叫“脱稿”刻瓷,即先不在瓷器上画墨稿,直接持刀按脑中的艺术构思,刻出画面。淄博刻瓷展示了艺人的笔法美、刀法美,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极具观赏性和艺术鉴赏价值。
下期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传承人齐征将向学生们介绍“淄博刻瓷”,带领家长和学生们认识并了解淄博刻瓷,触摸非遗,感悟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