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课堂 “土味儿”老手艺也有小“粉丝”
伏里土陶始于5600年前,历经几千年的发展,现有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型。据伏里土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甘言地介绍,由于塑料和不锈钢等制品带来的冲击,土陶作为生活用品的属性已经有所减弱,尚有茶壶、茶杯等土陶制品广受欢迎。
5月12日,甘言地带着自己的作品走进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向学生们介绍这一独特的艺术、古老的文化。课堂上,学生们每人都被分到了一块陶泥,大家一边听老师讲课,而另外一边,一双双“不安分”的小手已经跃跃欲试。
从手法开始,甘言地教学生们将胶泥揉搓成各种基本形状,这是制作土陶作品的基本功。看着学生们在课桌上或揉搓或按压的认真劲儿,甘言地也受到了感染,耐心地一一教大家如何“掌握”一块胶泥。“要先学会制作局部,然后用泥浆把各个部分粘连在一起,才能做成一件完整的土陶作品。”
接下来便是制作土陶作品。“大家取一块胶泥,揉搓成一头大一头小的圆柱形,这是小老鼠的身体。”甘言地手拿成品向学生们讲解制作小老鼠的步骤,机灵可爱的形象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制作自己的小老鼠。“这是一堵墙,老鼠是住在墙洞里的。”一名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给自己的小老鼠安了一个家。随后,甘言地又教学生们制作了南瓜、瓢虫、站立的小老鼠等,每一件作品都是大家自己一步步完成,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课后,甘言地对学生们的表现感到非常欣慰,“非遗走进课堂,有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今天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亲自动手体会陶艺文化,在独立完成作品的过程中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也了解了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