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意识形态 探索资源共享 ——“百姓大舞台”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样板
23场文艺演出、3万余名现场观众、47.3万相关资讯点击量、130余万网络直播观看人次……这一连串看似平凡的数字,书写的是“百姓大舞台”的斐然成绩,更是山东省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蒸蒸日上、方兴未艾的最直观写照。
山东省文化馆2018年“百姓大舞台”自4月27日启动以来,共组织23场不同形式、不同主题的文艺演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网络直播平台收获一片好评。现如今,“百姓大舞台”已成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引起了全社会文艺爱好者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
打造积极向上的文化大餐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10月12日晚,山东省文化馆2018年“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在历时近六个月后圆满落下帷幕。当晚的闭幕式,舞台上流光溢彩,演员们情绪饱满,为初凉的秋夜增添了几分热情。
“前行的脚步,坚定执着,唱出一首首奋进赞歌……”演出接近尾声,由山东省文化馆及甸柳街道文艺队伍共同带来了歌伴舞《筑梦中国》,激昂励志,穿透夜空直击心灵,讲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开拓精神,同时也唱出了文化复兴的坚定与期望。一曲唱罢,热烈的掌声久久回响。
“百姓大舞台”作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的标杆品牌,严把意识形态责任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思潮,树立文化自信,努力打造属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盛宴。
据粗略统计,短短半年内,“百姓大舞台”受惠人次达300万。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核心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群众是核心。
项目实施以来,“百姓大舞台”始终坚持打造老百姓自己的舞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在演出内容和收看方式方面,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不仅多选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在现场收看之外还保证了高品质的网络直播,满足了许多泉城以外的“粉丝”的需求。
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据了解,“在这里能看到我们想看的”是大多数线上线下观众认可并喜爱“百姓大舞台”的直接原因。而场场爆满的观众席和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足以印证山东省文化馆以群众需求为先的活动宗旨。
闭幕式当晚,爆满的观众席外围,市民孙女士同家人表达着不舍,“今年大舞台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
为社会团体提供展示平台 铸牢文化自信
“‘百姓大舞台’是老百姓的舞台,同时也是全省文艺工作者的平台,”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表示,“全省范围内的优秀文化成果在这里得到展示和认可,有助于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今年登上“百姓大舞台”的,不仅有省吕剧院、省歌舞剧院等省级专业艺术团队,还有一些新兴起的社会文艺团体,济南脱口秀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该俱乐部表演形式新颖,但成立一年来大多在咖啡厅、书店等场所演出,影响力较弱。该俱乐部成员孙宗可告诉记者,“自从7月份登上‘百姓大舞台’,知名度一下打开了,认识我们的人也多了。演员们感受到了省级平台的重视,创作、演出也都更有干劲儿了。”
以小见大。为社会团体提供展示平台,牢牢铸起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开展资源建设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山东省文化馆作为“百姓大舞台”制播点,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组织协调全省线上线下联动的服务活动,承担省、市所有场次“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的录制,以及直播场次的协调工作。
此外,多措并举充分发挥数字文化服务高效、便捷的优势,紧紧围绕公共文化云、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国家数字文化网、基层“文化超市”等重点平台及项目开展资源建设,提高资源的实用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据山东省文化馆数字文化部主任王文戈介绍,“百姓大舞台”始终致力于打造线上线下互动结合的文化馆数字文化服务新模式,“2019年,除了省馆的演出全部进行网络直播,我们还计划在全省选择4场活动,安排直(录)播。”
未来,“百姓大舞台”还将实现“进村入户”,走街道、进社区,将优秀文化资源及时传送到基层、农村,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真正实现文化惠民。
“百姓大舞台”是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工作深入开展,由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文化馆协会联合全国各级文化馆共同组织实施的品牌项目。
项目实施两年来,山东省文化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自身优势,整合其他优势,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努力将这一“老百姓自己的舞台”办成地方特色和文化特色突出的文化精品项目,为全省文化惠民活动的深入开展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