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山东报道 | 山东:牵起小手共赴艺术百花园
在华北,3月是春暖花开的日子。这个春天,山东省文化馆的志愿者团队历时1个月,马不停蹄地奔赴临沂、日照、青岛等地,为多所学校的孩子们送去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为他们之间牵线的,是落户于全省1600多所中小学的“蓓蕾艺术工作站”。
2017年起,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原山东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启动“蓓蕾艺术工作站”建设,目的是通过挂牌建立阵地的方式,将遴选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送到孩子身边。
山东文化志愿者到“蓓蕾艺术工作站”演出场景
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介绍,起初“蓓蕾艺术工作站”计划每个地市挑10所学校,共计160所。但在后期实施时,很多学校闻讯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强烈要求加入其中。经相关单位会商后,这一数字变为每市100所。
拉近孩子与艺术的距离,正成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各界的共识。为让文化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青少年,近年来山东着力强化文教融,一方面吸引孩子们走进公共文化场馆感受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创新公共教育品牌,主动把艺术的百花园搬到孩子们身边。
从2015年开始,山东美术馆的“艺术星期五”大巴车已跑遍了全省16市,年均走进超30所学校,为孩子们送去美术讲座、手工艺体验课、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复制展等。
艺术星期五”是山东美术馆专为偏远地区的学生而打造的美育品牌,山东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赵军介绍,该品牌的理念是“如果你不能来美术馆,美术馆去找你”。
赵军说,偏远地区尤其是乡村的学校,美育教育是短板,很多学校的美术课由其他科目老师兼任。“我们认为,美育教育对孩子们很重要,他们需要一幅幅展板、一支支画笔打开想象的翅膀。这也是‘艺术星期五'几年来走进上百所学校的原因。”
在“艺术星期五”曾经到过的临沂市河东区汤河镇信合实验小学,校长王传斌说:“艺术星期五'给乡村学生提供了一次与艺术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必然会产生积极影响。得益于山东美术馆的帮助,学校现在还组建了美术社团。”
山东公共文化机构的主动联络,让全省多所中小学盛开了艺术之花。而在馆校合作过程中,山东一些地市还打造出了特色传统文化传承品牌。
2018年,日照市文化馆结合馆内业务干部的特长,推出了“大手拉小手·传统民乐进校园”服务项目。项目的核心内容是,由馆内业务干部带队,携古筝、二胡、琵琶等我国传统乐器走进中小学。
一年来,日照市新营小学、金海岸小学等学校的孩子们都得到了与传统民乐演奏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日照市文化馆还帮助一些学校成立了民族乐团,定期指导孩子们排练传统乐曲,深受学校与家长的欢迎。
在胶州市,当地推动有数百年历史的胶州秧歌进校园,很多学校的课间操也顺势变成了胶州秧歌,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胶州市文化馆馆长范立恩告诉记者,胶州专门编写了适合学生使用的《胶州秧歌教材》,录制了教学视频。目前,全市126所中小学均开设了秧歌基础课程或选修课,全市成立了200多支学生秧歌队。
为给全省文化、教育机构联合举办艺术课程提供遵循,原山东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在2017年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教育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文化、教育部门要主动沟通、强化合作,共同完善支持政策,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互为补充、互相协作的文化教育融合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教育厅也专门发文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开足开好艺术课程,建立以戏剧戏曲、音乐影视、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为主体,包括剪纸、版画、地方舞蹈、地方音乐、手工制作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内的美育课程体系,共同推进地方戏曲、传统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等教材体系建设。
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19年的工作安排,今年山东将大力推进“全省戏剧进校园”活动,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支持高水平文艺作品走进各级各类学校,鼓励大中小学生走进剧场,每年让学生免费欣赏至少一场优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