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 | “百姓大舞台”将上演滕州柳琴戏专场
时间:2019年9月6日 19点30分
地点:济南市历下区经十一路14号山东省文化馆群星广场
节目单
《马孤驴换妻》
马孤驴买一老妇潘氏为妻,因见马顺喜买的妻子刘二姐年轻貌美,故以金钱买通媒婆,暗中调换,而马顺喜、潘氏、刘二姐发觉后,弄清原委,自觉站在一起,使马孤驴弄巧成拙,落了个人财两空。
人物表
马孤驴 王超超
老潘氏 赵杨杨
马顺喜 闫 毅
小二姐 马 艳

《走娘家》
王桂花和张三新婚不久,非常恩爱,桂花辛勤操劳家务,张三怕她累着,送她回娘家歇息。
人物表
王桂花 杜情情
张 三 王丹阳
《摆大席》
本剧取材于当下的文明乡村建设中发生的故事。曾几何时,农村婚丧嫁娶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村移风易俗,喜事新办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人物表
孙老歪 孙作建
孙大山 闫 毅
刚 子 何荣财
刚子娘 赵杨杨
小 芬 马 艳
滕州柳琴戏与滕州柳琴剧团介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原名“拉魂腔”、“拉花腔”、“拉后腔”,1953年正式定名柳琴戏,主要流行区域在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
滕州是柳琴戏的主要发源地,柳琴戏在滕州经历了二百多年发展历史,根据老艺人的师承关系推算,大约起源于清朝乾隆时期(1736-1795)。清朝乾隆年间,一部分贫苦农民就用较为原始的说唱形式流浪谋生,形成了“拉魂腔”的雏形也就是柳琴戏的初级阶段。
约在道光年间,山东滕县苏楼的巧木匠,拉魂腔艺人王清,在苏家班艺人苏道一指导下,制成第一把柳叶琴。1900年前后,随着演出剧目的丰富,以滕县为中心的鲁南苏北地区出现了比较固定的班社,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滕州最早的柳琴戏班社是柳琴戏艺人卜端品创办的“卜家班”,建于1912年,地点在滕县,班首卜端品为苏家班苏有刚的第三代徒孙。在三十至四十年代“卜家班”已经发展到二十余人,配备了专职伴奏人员,伴奏乐器为柳叶琴和梆子,这在当时苏鲁豫皖地区的拉魂腔班社中,是规模和影响较大的班社。建国后,“卜家班”有了迅速发展,人员增加到三十多人,且有了明确的分工,行当也较为齐全,又添置了新的服装道具,逐渐步入大型舞台演出。
解放后,滕州柳琴戏发展较快,1950年“卜家班”改组成立“滕县四平剧社”,1953年改称“滕县新建剧团”。1956年更名为“山东省滕县柳琴剧团”,1988年改称“滕州市柳琴剧团”,2012年根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文件精神分别成立了全额事业单位“滕州市柳琴戏研究保护中心”和国有独资企业“滕州市柳琴剧团演出公司”。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滕州柳琴剧团为主的滕州柳琴戏从业演职员响应党的号召,按照“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中。在1956年首次参加“华东六省一市”文艺会演就斩获五项大奖,为滕州柳琴戏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0年代,滕州柳琴剧团作为当时“济宁地区”的重点文艺院团多次排演新创剧目参加省级以上会演、调演,获得20余项专业大奖。上世纪70年代末,传统戏曲文化开始复兴,滕州柳琴戏的发展也迎来一次飞跃。1979年滕州柳琴剧团创作的新编历史剧《瑞云》参加“山东省庆祝建国30周年文艺会演”获得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982年新创现代柳琴戏《山乡锣鼓》(第一版)参加“山东省戏剧月会演”获得7项大奖,成为当时的县级院团之最;1986年排演新编历史剧《匡衡进京》参加“山东省戏剧节”获得五项大奖;1990年复排现代柳琴戏《山乡锣鼓》(第二版)参加“中国艺术节”获得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剧目奖”;1994年至1998年先后创作现代柳琴戏《驴王嫂》、《兵头将尾》获得“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2000年创作柳琴小戏《竞选》参加“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评选演出,获得“群星奖”金奖;2004年创作新编历史剧《墨子》参加“山东省艺术节”剧目展演,获得六项大奖并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戏剧节展演”和中央党校组织的“省部级领导干部传统文化教育专场演出”;2007年创作新编历史剧《墨子与鲁班》参加“苏鲁豫皖柳琴艺术节”获得五项大奖;2013年创作柳琴小戏《水乡恋歌》参加山东省新创剧目展演;2015年创作小品《白日飞升》参加省政法委举办的“山东省司法文艺会演”;2016年申报柳琴传统戏《拾棉花》入选文化部举办的“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戏工程”;2017年创作柳琴小戏《父女赶船》入选“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基层文艺院团戏曲会演”;2018年创作的现代柳琴戏《八姐传奇》再次入选“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并参加“山东省文化艺术节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和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新创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
国家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柳琴戏也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得到了有效保护。在滕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领导下,滕州柳琴剧团先后编排了《墨子》、《墨子与鲁班》、《父女赶船》、《拾棉花》、《八姐传奇》先后赴国家大戏院、中央党校、民族文化宫、中国戏曲学院等地演出,复排了《墙头记》、《孟姜女》、《状元与乞丐》、《姊妹易嫁》、《王华传》等多部历史传统剧目。自2010年“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以来,滕州市柳琴戏院团每年演出柳琴戏250多场,满足了农村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在2010年、2015年两次被中宣部、文化部等四部委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文化集体”,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为滕州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