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报道《公共文化互联互通的新样板》
山东省文化馆数字文化建设经验现场交流会3月18日至19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礼乐·滨州”数字文化馆同步上线。山东省文化馆数字文化部主任王文戈介绍,山东省文化馆积极推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在2017年开始建设的数字文化馆基础上,将再用3年时间升级迭代成为“礼乐”数字文化馆,助力全省文化馆资源的互联互通,打造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样板。
打破理念藩篱,云端精准聚焦
3月18日,“发现非遗之美·二十四节气春分‘云茶会’活动”在滨州市文化馆举办。“发现非遗之美·二十四节气茶会”是滨州市文化馆系列品牌活动之一,旨在推广健康生活理念,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借助“礼乐”数字文化馆平台试点机遇,由线下升级为“云茶会”,带来诸多变化。比如打破时空,“云茶会”邀请江南、华南、西南三大茶山同时在线参与,让大家足不出户就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受众更广,原来现场几十人参与的活动,现在以“云茶会”模式开展后,单场活动参与者达上万人。
2015年底,滨州市文化馆申请市级数字文化馆建设专项资金,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馆内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通过4年实践,到2019年,滨州市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平台浏览量由初期的年访问量20万人次增至800万人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滨州市文化馆数字建设中的问题开始凸显。例如资源不足,没有充足的资金、数字资源,数字化服务的开展无从谈起。人才匮乏,不能为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的开展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支持。数字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平台虽能发挥自身作用,但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省平台、下辖地方平台还未实现互联互通。
2020年,滨州市文化馆被确定为山东省“礼乐”数字文化馆建设试点之一,通过与山东省文化馆平台对接,如今已实现了多项功能。如,滨州市文化馆大数据屏、信息一体机、非遗展示馆、多功能教室、数字体验区等网络资源共享,可为到馆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数字服务;建成“礼乐·滨州”文化空间,可为城市个性人群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精准文化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礼乐”数字文化馆建设,滨州市文化馆实现省市县三级文化资源共享。比如,滨州曲艺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提供更多曲艺老师参与公益教学,但民众又有接受曲艺培训的需求;济南市曲艺资源丰富,曲艺老师较多,他们向“礼乐”数字文化馆上传相关公益教学培训视频较多。这时,滨州可在后台提交资源需求,“礼乐”数字文化馆对济南共享的视频教学课程进行分发,打造内容分发中枢,实现供需精准快速对接。
需求及时反馈,吸引多方参与
滨州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家积极推行数字文化服务的大背景下,滨州市文化馆依托相关政策和相关部门,将数字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和主要议题。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为文化数字化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平台上下兼容、互联互通,与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省平台、下辖地方平台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以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服务于多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
2021年春节期间,滨州市滨城区帝师故里“村晚”通过山东省文化馆,与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欢乐过大年·迈向新征程”——我们的小康生活2021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实现对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上进行了展播,将滨州传统特色年味春节向全国人民进行了展示。
滨州市文化馆在数字化建设中,还积极引进社会资源,解决资源缺乏问题。比如,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滨州市文化馆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该馆从培训入手,定向培养相关人才;同时加大与相关社会团队合作,以强强联合方式,提高数字化服务水准。如今,“礼乐·滨州”数字文化馆建设与多个成熟专业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数字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
今年初,滨州市文化馆连续6年重点打造的春节系列活动——“欢乐滨州迎春文化荟”,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持续到农历正月十五。23天的时间,滨州在组织线下活动的同时,首次着重打造“线上文化荟”,内容有线上美术馆、线上非遗展馆、亲子互动美术体验线上教学、线上少儿书画展、老年大学作品展、摄影展、年味视频大赛等23场线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线上文化荟”的受益群众有近百万人次。
强化数据分析,完善评价体系
“新形势下,文化馆如何最大化地向社会传播文化信息,提供文化服务,减少文化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省文化馆馆长王衍良认为,目前各级文化馆、文化站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很大的不均等性和区域分级,各文化馆资源“孤岛”等情况仍比较严重,市民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分布的总体满意度不高。
王衍良表示,“礼乐”数字文化馆融合管理和服务功能,基本目标是在线上提供信息资讯、品牌活动、艺术普及、课程培训、需求征询、服务预约、绩效评价等服务,使群众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提出需求、获取服务、评价效能。
根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化馆制定的相关方案,自2020年起,山东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全省“礼乐”数字文化馆平台,为群众提供手机端服务,采集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应用服务数据、管理数据,实现全省数字文化馆服务全面覆盖。按照融合发展的要求,与国家云平台及其他区域性公共文化云平台互联,实现互通共享。
今年,山东省文化馆计划建立“礼乐”数字文化馆使用标准,包括《数字资源加工格式规范》《数字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数字资源交换标准规范及著录规则》等。同时,编写及开发山东“礼乐云”数据对接技术接口,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应用、数据互通;建立用户及数据资源标签库,打通多源数据,构建完整的用户标签体系,整合数据资产,赋予“礼乐”数字文化馆智慧运营功能。
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介绍,2021年山东省“礼乐”数字文化馆的基本目标,包括建立并初步形成数据资源推送与业务数据上报平台,形成总分机制下的文化数据资产上报、管理平台;完善用户积分及评价体系,制定分值升降规则,形成良性的用户评论系统,提升用户活跃度,确保平台舆论导向;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供公共文化数据分析报告,分析了解市民喜好,反映市民文化倾向,形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尝试。
滨州市文化馆“礼乐”数字服务页面 滨州市文化馆供图

滨州市文化馆“礼乐”数字服务进行曲艺节目录制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