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山东省戏曲名家高鼎铸工作室签约仪式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
5月31日,第二届山东省戏曲名家高鼎铸工作室签约仪式在山东省文化馆举行。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东省文化馆(项目实施单位)、学员单位和入选艺术家分别签订“工作室”资助协议。
“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项目启动于2017年,是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为我省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进行创造性探索而设立的项目,每三年评选资助一批戏曲名家,通过名师带徒、言传身授、创作指导、作品研讨修改等多种方式,借助老艺术家丰富的舞台经验、高深的艺术修养,组织、带动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加速成长,不断夯实山东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繁荣的长期人才基础。
高鼎铸先生是第二次入选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项目,本届山东省戏曲名家高鼎铸工作室能够落户我馆,是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对我馆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出席活动并讲话,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处长张东林主持签约仪式,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处副处长刘芳,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中心主任赵新天,学员所在单位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济南市莱芜梆子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莱芜梆子剧团)、青岛市黄岛区茂腔艺术传承中心、淄博市五音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工作室学员参加活动。
李国琳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刻理解实施戏曲名家工作室项目的重要意义;实施单位要在教学、创作演出、教育普及等方面做好具体安排;艺术家要通过以师带徒、回团辅导等方式,帮助学员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入选学员要主动向艺术家求教求助,充分借助工作室这一良好平台,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和业务能力;学员单位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学员参加工作室传承教学、创作实践;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大胆探索中锤炼艺术风格,加强对舞台新技术的应用,让舞台更加时尚、更加有现代感和吸引力。
签约艺术家高鼎铸先生作为德高望重的作曲家、戏曲理论家,多年来创作了大量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戏曲、戏剧精品,形成了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为我省地方戏曲精品剧目打造和舞台艺术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活动现场,他介绍了指导学员学习、创作及个人参加公益活动等相关工作计划,重点介绍了2022年工作室工作开展计划,并对学员的学习、创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学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汇报了支持学员参加工作室资助学习、进行重点培养的计划。学员就跟随艺术家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目标、需求及建议意见作表态发言。
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馆长、中心主任赵新天作为项目实施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就提供服务保障、指导监督以及加强学员宣传推介、支持学员开展艺术实践的打算进行了汇报,并指出,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项目自启动以来,其传承、发展、繁荣我省戏曲艺术的宗旨,与我馆作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全省非遗挖掘、整理、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性质不谋而合。此外,本届山东省戏曲名家高鼎铸工作室所涉及的五个戏曲剧种——柳子戏、茂腔、山东梆子、莱芜梆子和五音戏均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其进行传承、发展亦离不开非遗工作的支持,本次山东省戏曲名家高鼎铸工作室落户山东省文化馆,二者可谓是适以相成。
赵新天表示,我馆要以工作室的落户作为契机,加大对非遗项目尤其是戏曲等表演艺术门类的扶持力度,依托山东省戏曲名家工作室,充分尊重艺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律,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锻炼的机会,让青年人才在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和艺术素养,为我省戏曲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和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