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说节气——立夏来啦!
立夏由来
古时为了更准确地表述时序特点,古人会根据天气和物候将节气分为“分”、“至”、“启”、“闭”四组,其中立夏分属于“启”,寓意为夏季的开始。在这一天“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后,温度开始逐渐上升,日照增加,雷雨增加。
关于立夏,元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解释为:“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是说,在立夏这天春天的植物已经长大了。所以,江南的立夏习俗里有所谓的“见三新”,就是吃些这个时节长出来的鲜嫩物儿,如典型的“三新”有:樱桃、蚕豆和竹笋,或者因地制宜地替换为青梅、麦子、豌豆之类。
立夏三侯
《逸周书·时讯解》有:“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这里显示了夏至有三侯,为
一候蝼蝈鸣
二候蚯蚓出
三侯王瓜生
意思是在这时节,首先有蝼蝈鸣叫着夏季的来临,接着大地上便会有蚯蚓帮助农民们翻泥掘土,然后乡间的瓜果蔬菜也争相出土攀长。
农谚“立夏看夏”,此时小麦丰穗,菜籽鼓荚,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摇曳的藤蔓上,开满一簇簇好看的蝶形白花。
立夏后三个月(孟夏、仲夏、季夏)被称为“三夏”,是农事较忙的时候。
棉花地里杂草疯长,来势汹汹,锄头一刻不能歇,“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种田就是这样,庄稼捂不住的地,杂草便来抢占,庄稼长得旺,杂草就蔫了势头……真是节气不等人,一刻值千金。
立夏习俗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
养生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不可有过激之处,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
立夏“秤人”
立夏颇有趣味的是:“秤人”之俗。“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古人在这天轮流称体重,看秤人大声报数并添上吉祥话。比如秤老人,会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姑娘坐上去,便言“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减肥好时节。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
立夏蛋
立夏蛋是立夏时节最经典的食物,俗话说:“吃了立夏蛋,石头能踩烂。”立夏吃蛋又叫做“补夏”,意思是立夏这天吃蛋,整个夏天都可以身强体壮。立夏蛋多用茶叶煮,茶香四溢,还有清热消暑的作用。
立夏面
北方多吃面食,立夏这天,很多地方都有吃立夏面的习俗。立夏之后天热,吃面条,做法多,而且简单省事。芹菜是这个季节的时令蔬菜,清热消暑,消食安神,做成拌面,立夏之后可以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