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团扇,金秋时节结硕果——鲁绣走进济南芙蓉小学
鲁绣为中国的八大名绣之一,它产生于春秋时期,兴盛于秦代,普及于汉代,恢复于当代。鲁绣的品种繁多,济南的发丝绣在其中独占鳌头,它以生动、丰富、细致、传神的艺术表现力和魅力,吸引着众多爱好者和学习者。
10月16日,秋高气爽,下午三点半至五点半,由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走进了济南芙蓉小学,本次公开课由省级鲁绣非遗传承人徐秀玲主讲,28名小学员参与了本次公开课。
为了“应景”,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也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和掌握,本次徐老师选取象征团结友善、吉祥如意的团扇(也叫“宫扇”)作为刺绣对象,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如小猪佩奇等)卡通动物(如兔、鱼等)作为绣品内容,选用套针法、齐针法、斜针法作为主要练习针法。
课程一开始,徐老师首先简要向同学们介绍了鲁绣的发源及特点。她重点向同学们讲解了鲁绣的三种基本针法。从拿针的姿势,到丝线的使用;从用力的轻重,到针脚的大小;从疏密的效果,到作品的美感;她都详尽仔细,一一道来。
同学们一边认真听讲,一边动手操作。刚开始,他们不敢动针,小心翼翼地,生怕扎着自己的手。在徐老师的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下,他们逐步学会了较为自如的穿针引线、针黹塑造。经过两个小时飞针走线地实践,一件件作品大功告成。
通过一针针、一线线的切身体验,同学们感慨万千!有的同学说:原来看似这么简单的“针线活”,做起来还真不容易!有的同学说:真有趣,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下课了。有的同学说,怎么就下课了,还没绣够呢!
“万丈高楼平地起”,最后徐老师总结说:“今天同学们学了最基本的鲁绣针法,它是发丝绣的基础,大家学得都很认真、很用功,并初见成效,值得表扬!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机会能继续深造,让我省的鲁绣艺术,后继有人,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