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走进鲁班木艺研究中心
近日,按照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关于开展“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的安排,济宁市文化馆组织市级非遗项目木工制作技艺传承人走进鲁班木艺研究中心,传承人马明文老师为30余名小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之旅。
木工制作技艺是以榫卯结构为核心,不依靠任何胶水和铁钉,运用锯、凿、斧、刨、墨斗、矩尺、锛、钻、勒、锉等工具进行传统家具制作的工艺。通过独有的“养木”技艺和“烫蜡九式”技艺,使家具自然地适应四季的温湿度变化,保持百年不变形。
课堂上,马老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家具制作技艺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历程。他带领学生辨识木材种类,引导学生关注木材从原木到精美家具的蜕变过程。他对古代工匠所用的曲尺、墨斗、刨子等传统工具做了专业介绍。曲尺精准、墨斗巧妙、刨子细腻,每一样工具都承载着匠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学生们连连赞叹古人的智慧,对古代工匠勤劳善思的精神充满了敬仰。交流实践环节,学生们在马老师的指导下投入到榫卯结构板凳的组装中。他们小心翼翼地拼接着,一遍遍的尝试和调整,每一声榫卯咬合的声音都仿佛是历史的回响,看着手中的木片零件变成一个个精美可爱的小板凳,孩子们的兴奋溢于言表。
此次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假期生活,提高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木工制作技艺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深切感受到了木艺的独特魅力,体会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乐趣。
撰稿:霍美君 孙灿
图片:济宁市文化馆
编辑:李想
审核:王学义
签发: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