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四月活动掠影
“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是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来重点开展的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的非遗传承服务品牌。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把非遗项目送入校园,将非遗传承人请进教室,让孩子们不出校园便能亲身体验非遗项目,活动受到参与人群的喜爱和赞誉。
2025年“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于4月正式启动。全省16市迅速响应,认真组织开展活动。各地非遗传承人走进特教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学院、非遗实践基地等多场地开展活动,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热烈欢迎。4月,已有老济南玩具制作技艺、莱西木偶戏、济宁面塑、扎染、枣庄泥塑、淄博烙画、威海传统锔艺等项目总计开展活动14场。
在济南,老济南玩具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柳森林走进济南市东河小学,将老济南玩具制作技艺带入校园。他的公开课课程紧扣7-8岁儿童认知特点,精准适龄设计,动手实践环节以老核桃钻孔、组装风车等趣味环节,将非遗技艺转化为可触可玩的成长体验。
在青岛,莱西木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姜玉涛老师携莱西木偶艺术团走进青岛海信学校,姜老师用"讲、演、展、玩"四位一体的趣味授课模式,极大的激发了少年儿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在枣庄,枣庄泥塑传承人刘进潮老师赴枣庄市山亭区小学,他通过讲述泥塑背后的劳动智慧与民俗故事,让学生在触摸泥土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与乡土记忆的情感联结。
在济宁,济宁面塑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恒辉老师走进济宁市附属小学开展公开课,带领同学们捏面塑“国宝萌宠”大熊猫,用“互动式面塑”引导学生感受创新赋予面塑的新生命。
在威海,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走进吉呈轩非遗实践基地,“传统锔艺”山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耿海胜老师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充满历史温度的非遗公开课,学生们在学习锔艺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在淄博,市张店区科苑小学学生们在“淄博烙画”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王燕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拿起烙笔,在实践中感受烙画“以火为墨,以木为纸”的独特魅力。绚彩四季、古诗词的意境在他们放下烙笔、完成木板烙画的那一刻中具象化,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创作的鲜活载体。
下一步,省文化馆将持续跟进活动进展,让“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变成更多学校的优质课,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融入国民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撰稿:霍美君
图片:各市文化馆提供
编辑:李想
审核:王学义
签发: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