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文化馆打造“1+N”服务模式升级版开创文化自信新局面
时间:2016-09-02
浏览:32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目前,青岛正向幸福宜居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随着城市格局的不断提升与扩大,其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与效力也随之扩大与增强,青岛市文化馆以服务全市十区市900万市民为己任,不断夯实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根基,凝聚市民情怀,彰显青岛独有的精神符号,树立全民文化自信,打造幸福宜居城市。近年来,青岛市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创造了以本馆为核心,以各区市文化馆、基层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N”种文化单位为依托的“1+N” 文化网络覆盖模式,为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青岛市文化馆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在已有的“1+N”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扩大“1”的根基,拓宽“N”的范畴,依托服务网络,激活沉淀资源,开创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公共文化事业。
品牌+系列活动,借品牌活动之力,延伸服务深度与广度,搭建“全民参与”新平台
“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青岛活动年”期间,全市开展了演出、讲座、展览、巡展等各类群文活动200余项,参与市民达10万人次,该活动已成为青岛市民的节日盛会。青岛市文化馆参与承办的开幕式之际的千人广场舞、共同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受到日韩文化使者高度赞誉。青岛市群星少儿合唱团赴日本参加“我就是未来”中日韩三国少儿合唱交流、广场文艺演出,成为东亚友谊的使者。
连续举办4年的“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馆)志愿服务走基层青岛行活动,每年都有国字号院团来青岛演出、讲座,已成为岛城市民翘首企盼的惠民文化活动。2015年,邀请中国交响乐团举办了2场公益演出、1场公益讲座,岛城随即刮起浓郁的之风。2016年,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来青岛上演3场《西游记》公益演出。该活动每年都有几千名市民免费欣赏高雅音乐,学习相关知识,还特别邀请残疾人、农民工、老人、孩子参与其中。
连续举办6年的“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青岛市文化馆先后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有效发挥了公共文化示范区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大讲堂、大舞台为活动载体,相互丰富文化资源,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其中2015年,由青岛市文化志愿团一行赴包头市达茂旗蒙古族学校、固阳县蒙古族小学、九原区蒙古族小学分别演出儿童剧《丑小鸭》。在短短3天时间里,驱车几百公里,为3000余名蒙古族学生演出。当地领导说:“这是当地这些蒙古族孩子看的唯一一台儿童剧,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美好印象!”
“海燕奖”青岛市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大赛已举办4年,该活动成为青岛文艺创作的助推器与孵化地。近年来,青岛市在群星奖比赛中成绩突出,此项工作功不可没。每年大赛历时近半年,经过社区、街道、部队、学校、企业等各行各业全民发动,层层选拔,由此挖掘出文艺人才和文艺作品,为基层舞台输送新鲜血液,每年有上万人踊跃参加。
微演艺+六进,城乡联动,优质资源聚焦农村“洼地”,开创“全民同乐”新格局
自2014年的首届青岛市民“五王”才艺大赛,到2015年的东亚文化之都“五王”大赛,再到如今全面升级的“东亚五王”大赛,“五王大赛”这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累计报名参赛人数达到10万多,参赛节目达到1.5万余个,参赛范围从青岛市扩展到全国,并以强大的文化穿透力辐射到东亚乃至欧美。这是一场岛城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面向全体市民的选秀活动,由此诞生的青岛市五王艺术团,成为服务岛城市民的主力军。而由五王艺术团开展的青岛市“微演艺”“六进”公益演出活动,成为青岛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成功范例。目前,青岛市文化馆组建的五王艺术团,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假日,走进百丽、万象城等商场、流亭机场、青岛火车站、共建部队、亚丁湾护航舰、李沧福利院等各个场所,以“微演艺”的形式,为岛城市民、官兵献上一场场不期而遇的文艺秀。全年组织“六进”公益活动近80场次,旨在为草根市民提供展示舞台的“五王”才艺大赛,已经激发了来自基层的群众文化热情。
2016“希望的田野”青岛市文化志愿服务进农家公益巡演活动火热进行中。该活动自4月22日在平度西万家村启动以来,以覆盖全市十区市的青岛市文化志愿者队伍为抓手,携手青岛市五王艺术团,以青岛市省定200个贫困村为主要演出对象,把形式多样、深受农民喜爱的地方戏等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送进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朋友,为全市、全省文化脱贫做实事、出实效。2016年,演出、展览、培训等达200余场次。
此外,“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以及“青岛夜色美”街头文化艺术汇系列活动,在岛城沿海一线,包括奥帆中心、栈桥、老舍公园等沿海一线,设置了街头文化艺术表演,萨克斯、小提琴独奏等,别具一格的活动形式成为岛城独特风景线。“艺术彩虹”文化走基层活动,全年送文艺演出到基层300场,面向基层和特殊群体开展公益文化讲座和辅导培训250场,送展览到基层150场。
培训展演+非遗,让非遗“活”在当下,文化活动“火”在民间,独有的精神符号植入全民心中
新编《青岛广场舞》以极具地域特色的胶州秧歌和柳、茂腔为创作元素,以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反映青岛音乐风尚,具有简单、易学、优美、时尚、动感等特点,非常适合大众推广。自推出以来,不仅深受岛城市民喜爱,而且多次受邀赴外省市授课推广。
青岛民俗文化大拜年活动已连续举办6年,已成为青岛市春节前夕市民必逛的民俗大集。其中青岛市剪纸大赛参赛范围由少儿延伸至全民参与,在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非遗根脉传承有序、蓬勃发展。
为保护青岛传统文化之根,同时寻找青岛本土最纯正、最具代表力的方言发音人,打造平民秀的欢乐舞台,2015年青岛市文化馆组织举办了首届青岛方言文化大赛。此次大赛,历时两个多月,共有100多位来自各个区市的选手参赛。2016年非遗日期间,“留住乡音——2015青岛市方言文化大赛拓宽非遗保护传承新途径”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全市辅导总团+分团,不断夯实、拓展各级公共文化培训辅导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体式覆盖
青岛市文化馆作为全市群众文化的龙头,成立了市文化馆为全市群文辅导总团、各区市文化馆为辅导分团的网络体系。同时整合人力资源,建立了群文编外专家名录库和优秀节目资源信息库,目前已在册优秀专家1000余人,优秀节目1500余个,形成一个庞大的艺术辅导人才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和基层文化建设。
青岛市文化馆在建立16个市级示范辅导点、12个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基地、5个农民工文化活动点的基础上,不但进行定期艺术辅导培训,还捐赠音响器材和服装等N多方式,不断提高试点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文化水平。全市辅导网络的建立,不仅有效整合了文化资源,而且为推动文化扶贫等各项具体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与渠道。
互联网+场馆,开拓网络服务窗口,打造实体与虚拟共融的立体服务模式,打造“为民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青岛市文化馆以创新观念推进“全域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更新了青岛市文化馆官方网站,初步实现网络服务和活动项目开展。2014年,启动数字文化馆建设,6月升级了本馆官方网站,其中加入了新的模块与功能。2015年3月启动了 “虚拟文化数字平台”的建设工作。“虚拟文化数字平台” 将利用360度全景和三维虚拟技术将阵地、环境、活动、展览、演出、培训及教学等服务内容移植到互联网上进行展示,让广大市民能够在网络平台上体验“身临其境”的群众文化生活。服务形式不断更新、升级,就是要文化馆找到适合“公益性服务项目”的最佳表现形式,服务市民,方便百姓。
青岛市文化馆“1+N”服务模式,代表着一种探索精神,一种为民服务的姿态,一个有效的服务平台。青岛市文化馆将不断突破自我,变换脚步,这支敬业忘我、敢打敢拼的优秀团队,将继续秉承爱岗、敬业、激情、奉献的工作态度,高举文化自信的旗帜,怀抱使命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