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推进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
提升水平 增强动力
10月30日,在德州市夏津县新盛店镇群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趁着农忙休息时间,居民李美萍来图书阅览室还一本玉米种植的书。工作人员用机器一扫书本上的条形码,就显示出了书籍的信息和借阅人的信息。轻轻一点,书籍就归还成功了。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智能e播宝——总分馆系统”,已经实现了14个乡镇通借通还。“并且,不用交押金办理读书证,只需要用身份证和手机号,就能办理借阅。”
为解决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分散、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效率低问题,德州近年来不断创新,探索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推广“智能e播宝——总分馆系统”。德州市文广新局局长杨杰介绍,“智能e播宝——总分馆系统”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总分馆模式,简单易行,同时大大增加了数字资源,有效解决了农村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目前,德州已有5个县市区图书馆实现了总分馆制,60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500个(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统一安装了“移动e播宝”和“智能e播宝——总分馆系统”。“移动e播宝”读者通过手机接收信号在线阅读,将分散的乡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进行连接,提升了农家书屋数字化、网络化功能,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和三级流动服务,使县图书馆与乡镇文化站、(社区)村文化服务中心图书借阅实现了通借通还,为基层群众图书借阅提供了方便。
基层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骨干的支撑。今年3月至6月,德州先后举办了全市基层文艺骨干培训班、合唱指挥业务骨干培训班、广场舞培训班,共培训1000余人。通过培训,德州基层文艺骨干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养得到有效提升,为当地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合唱比赛、全市第二届广场舞大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文化队伍服务能力。
整合资源 共建共享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丰富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今年,按照“一次规划到位、一次投入到位、一次规范到位”的思路,德州市县两级投入5.8亿元,规范建设、规范配套、规范管理、规范使用,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德州市文广新局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室多用、一场多用的原则,在建设村级办公服务场所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面积,以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要求每个村依托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广泛开展文化服务活动,形成一到两个常年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
为确保资源整合到位,德州将强化考核督导作为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有效手段。当地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纳入《德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定量指标》,强化问责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强化跟踪督查,建立了“周调度、月汇报、季督导、年考核”的推进机制。
10月底,德州在市级层面成立了督导组,对全市134个乡镇和3057个社区、村进行拉网式集中督导检查验收.与此同时,每个县市区抽调3人组成13个督导组,采取县市区交叉督导方式,进行拉网式检查,确保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顺利推进。
加大投入 确保成效
为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德州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民生实事。最近4年,德州市财政每年投入350万元,专门用于优化提升农村文化大院。2016年,为140家文化大院配备电脑、音响等设备,2017年计划为1000家文化大院配备传统文化点播机。
在2015年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中,德州专门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通知,并召开现场会全力推动。今年的德州市宣传文化工作会上,德州市副市长康志民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做出安排部署,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公共文化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规划布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确保年底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60%以上;成立农村文化惠民转移支付资金专项督查小组,督导检查资金使用情况。
根据德州市文广新局的统计,截至10月初,德州共建成县级图书馆、县级文化馆各11个,全部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其中一级图书馆4个,一级文化馆9个。134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其中达到标准的115个,达标率86%;文化大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达到61%,建成符合标准的文体小广场6519个。
系列措施的出台让德州民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文化发展的红利。康志民表示,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德州今后将继续聚焦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保障民众享有高质量、有保障的文化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