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郯马淮调,再现民歌魅力
——“山东民歌复原录制工程”采风活动纪行
12月17日,由山东省文化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成的山东省文化馆大师引进工程“山东民歌复原录制”第二期工程制作团队在临沂郯城圆满完成了民歌采风活动。
本次采风活动的对象主要为鲁南五大调,又称郯马五大调,它是流行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马头一带的传统民歌套曲。五大调的体裁、内容多样化,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传统民歌演唱形式,节奏平实徐缓,歌词高雅隽永,多以叙事的形式讴歌自然风光和情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2008年,鲁南五大调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虽然鲁南五大调已经出版整理了不少曲目,但能够演奏和演唱的传承人越来越少,其中最小的65岁,最大的已80多岁了,年轻人则大多不再会演唱,五大调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地。因此,在本次山东省文化馆“山东民歌复原录制工程”中,鲁南五大调是首要的录制对象。
此次采风活动由山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赵新天、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海鸥带队,对郯城地区民间音乐现存的鲁南五大调进行了音乐本体音响资料等方面的采录与收集,竭力挖掘其“原态”的音响资料以及谱例等相关史料,探究鲁南五大调的历史演变轨迹。通过对郯城地区民间艺人的采访,关注鲁南五大调存在的历史和现状,对鲁南五大调得以存在的历史境况、社会语境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深度挖掘和整理。从音乐存在的价值角度出发,对鲁南五大调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社会功用性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与思考。通过采录,了解到关于五大调的历史源流,并将其音乐形式、曲调等方面与相邻地区的民歌进行比较,探究鲁南五大调对相邻地区民歌的影响。
本次活动主要集中于郯城县,采风小组专门采访了郯城五大调两位非遗传承人——柏文泰、杨新儒先生。对鲁南五大调全部曲牌的原始民歌演唱与伴奏资料以及访谈进行了录音和录像,并在郯马民俗文化馆和临沂市文化馆查阅和整理到了大量关于五大调的相关史料。值得欣喜的是,两位传承人还专门将他们所收藏的老曲谱以及珍贵资料提供给采风小组,并讲述了大量关于当地民歌的历史、发展以及现况等相关话题。
在采风过程中,看到沂山蒙水的秀美,遇到当地热情淳朴的人们,听到原生态接地气的民歌,大家都有很深的感触。通过本次采风,制作团队获取了关于鲁南五大调的第一手珍贵资料。下一步,“山东民歌复原录制”第二期工程制作将继续进行,鲁南五大调将再次以其独特魅力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