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丨青岛文化建设多驾齐驱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围绕打造文化强市的总体目标,青岛各级文化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着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助力文化青岛建设不断实现新跨越。
全民阅读迈入网络时代。2014年4月,青岛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开张试运行。截止目前,崂山、市北、黄岛等多个区市均已开通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读者只需凭借一张二代身份证,就可以像操作银行自助取款机一样,完成借还图书。在全市各级图书馆实现统借统还的基础上,自助图书馆的不断增加,丰富了市民办证、借书、还书的方式和手段,极大减少了时间成本,增加了便利性。2016年11月,青岛市南区图书馆“青云图”上线运行。市民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下单,从新华书店书城“订购”图书,费用由图书馆支付,然后快递到市民手中,“订购”市民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将图书归还至图书馆即可。该平台实现了“你借书,我买单,免费配送”的网络借阅模式,在全国属于首创。
青岛文化精品叫响全国。为鼓励创作文艺精品,青岛市专门下发了 《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全市文艺创作工作指明了方向。青岛文化工作者也用实际行动和丰硕的成果做出了回应,文艺精品创作捷报频传。2016年6月,青岛出品的大型舞剧《法显》连续两晚在北京中国剧院首演,引发首都舞蹈界的关注。该剧历时两年完成,精心刻画了法显自苏门答腊登船至崂山登陆的传奇经历,弘扬了丝绸之路的文化精髓。作品以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和精彩的舞台呈现获得首都观众好评。、
“影视之城”已呼之欲出。青岛市积极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2013年便出台了 《青岛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设立1.5亿元文化产业投资与扶持专项资金。2014年,青岛编制了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全国首个与国际接轨的影视产业政策。紧接着,青岛市、黄岛区与万达集团共同设立了影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对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完成主要拍摄制作的优秀影视作品进行补贴。目前,已吸引40余家影视企业入驻青岛西海岸新区,彰显了政策的后发优势。
在城市变迁中留住乡情。2016年9月,第四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在济南开幕,青岛市组织了核雕、崂山面塑、泥塑、田横砚、莱西木偶等12个项目参会,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展示了浓郁的青岛地方特色文化,凸显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主题。在加强非遗保护工作的同时,青岛不断加强对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积极推荐申报国保单位和省保单位,将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依法保护框架。青岛作为重要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摆在全市文化工作者面前的,是如何遵循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规律,努力搭建优秀文化传承体系,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变迁中留住乡情。
为对外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近年来,青岛牢牢把握成功当选“东亚文化之都”的有利时机,使青岛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为青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搭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接连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笔文化交流动作。2015年9月,不朽的城雕——青岛“文化之都”城市公共艺术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年期间,青岛成功举办了活动年开、闭幕仪式及文艺演出系列活动,聘请国家级导演,整合全国、全省艺术资源,专门创作了活动年主题曲《爱的地址》,呈现出一台融合中华文化和东亚文化的精彩演出。与此同时,青岛积极搭建城市外交平台,吸引整合国际文化资源,承办了第七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并发布三国文化合作“青岛行动计划(2015-2017)”,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150余项,有效提升了青岛的国际地位和文化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