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刻瓷走进非遗大课堂 工匠声音从省文化馆传出
“叮叮当当叮叮当当……”4月22日,由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山东非遗大课堂在这个周六迎来了不同往常的课堂气氛,小朋友们不再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而是专注地握着手中的锤和刀,在瓷盘上刻下了一份份传承。
淄博刻瓷,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齐征来到山东省文化馆,为小朋友们上了一堂“有声有色”的课——淄博刻瓷。“传统文化传承就是要让更多现代的人去接触、了解并融入传统民间艺术。”齐征说道。
课上,齐征先让孩子们选择是用自己带来的“母子情深”图案,还是希望自己创作,然后发了复写纸让孩子们把自己选定的图案印到瓷盘上。记者留意到,来自舜耕小学的李崇不同于其他小朋友的卡通风格,他在“规定图案”的周围还写了几个数学公式作为“自选图案”。李崇的妈妈颇为自豪地说,“这孩子从一上学就喜欢数学,现在已经在自学大学的课程了,这不还想着刻几个公式留念呢。”齐征见此,一边鼓励“学霸”要保持这份热爱,一边表示可以在课后帮助他完成数学公式的雕刻,因为那对于初学者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
第二步,齐征教小朋友们把一条皮套稳稳套在瓷盘的边缘,并把套好的瓷盘放置在盛满湿木屑的托盘里。“这皮套和托盘都是为了减少噪声和破损,是我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有效方法。”齐征还介绍道,“这次的木屑不同以往用过的复合板木屑,用的都是樟木等好木料,是我专程回淄博找来的,无污染无挥发,对小朋友们的健康没有丝毫伤害。”
准备工作就序,齐征简要介绍了手拿工具的姿势、角度、力度,并再次嘱咐安全问题之后,跃跃欲试的小朋友们便动手刻了起来,尖刀传导小锤的力道而刻在瓷盘上响起的清脆声音,顿时此起彼伏。“挺好,拿刀挺稳的。”齐征在小朋友们身边观察,不时提出指导和鼓励,“刻风即是人的品格,一定要稳重。”
除了对刻瓷本身的指导和要求,齐征对小朋友们的坐姿也十分上心,她认为,刻瓷是对美的塑造,这一过程也应当是赏心悦目的,“不能让小朋友养成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很不好改。”
来自济南外国语学校的刘奕粲做起刻瓷有模有样,一双小手配合相当默契。“她很喜欢这些手工的东西,一有机会就要参与。文化馆非遗大课堂我们是第二次来,有一次太火爆没能报上名,真希望能多举办几期。”课后,像以往参加过的每一次活动一样,刘奕粲的妈妈还带走了一张刻瓷宣传页,为的是帮女儿实际地留存一些记忆。
一个半小时的课很快就结束了,意犹未尽的小朋友们纷纷留下了齐征的联系方式,相约下一次学习。看样子,他们应该是已经爱上了这项专业、专注,对他们来说新鲜却是古老的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