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毽的踢法有上百种之多,今天先教你们最基本的盘磕绷拐。”6月16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州花毽代表性传承人李红来到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教授学生们花毽制作和毽子的花样踢法。
课堂上,李红生动讲述了青州花毽的起源及发展,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更被这能够在人的脚下灵动翻飞的花毽深深吸引。在制作环节,看到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试踢自己亲手制作的毽子,李红耐心地劝说学生们,“花毽制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不要心急,争取一次成功。”
随后,学生们每人领到一根捆扎好的尼龙杆,顶端扎有几根短羽毛。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用细棉线一层一层往上固定染色后的羽毛,“扎住羽毛的末端,这样扎出来的毽子才会显得灵动自然”。为保证毽子不偏不歪落地稳,每一层的羽毛须长度一致且对称。
看着很简单的操作,真正动起手来却是手不随心,棉线打结、羽毛脱落……各种状况层出不穷。学生们频频犯难,李红就一一为大家解答,一遍遍纠正。终于,大家的羽毛都扎好了,层次分明、五彩缤纷。“大家做的都很好。”李红夸赞道。
最后一步,制作毽托。用直径十几厘米的圆形皮革做垫,中间穿孔,再用一段皮革作毽绳穿起,配上两个垫片,然后将毽身、毽托用细线捆牢,即做成完整的花毽,高度10~15厘米,分量不超过15克。“毽子越轻越好踢,踢毽子讲究踢重难踢轻,踢轻难踢松,如果能把很轻的毽子踢好,那就是很厉害了。”
待学生们的花毽制作完毕,李红开始教大家踢毽子,才刚展现了几个花样,教室里此起彼伏便都是孩子们赞叹的声音。“太好玩了!我什么时候能学会踢毽子啊!”一位学生拿着自己做成的毽子满脸期待地说道。
李红在课后说道,学习制作花毽和踢毽子可以锻炼孩子们手脚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让他们在享受花毽带来的乐趣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非遗,感悟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