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拓片,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是唐代的《温泉铭》,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因为任何事情的出现都有一个过程,所以在汉代甚至更早就已经产生了拓片。”7月21日,泰山石刻碑拓技艺传承人张亚明来到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从拓片的起源开始,引领孩子们认识并走近这一传统文化。
泰山石刻碑拓技艺历史久远,通过代代传承形成了点、按、擦、揉四法。它能清晰完整地再现石刻的风貌及神韵,是泰山文化活的载体,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泰山文化的烙印。
据张亚明介绍,泰山石刻碑拓技艺的整个过程大体分为6个步骤:清理石刻,浸泡纸张,纸张上碑,打纸入碑,调理墨色,均匀上墨。课堂上,孩子们分五组进行了拓片体验。大家的参与感都非常强,有秩序地挨个体验拓片的每一道工序,还不时交流着自己的心得。“这样用力会省劲儿一些。”
看似简单的拓片,其中隐藏的内容却并不少,“拓片很受环境的影响,在不同环境下纸张浸泡之后晾干的速度不一样。此外,石头的粗细等此类细微的地方都决定着拓片的质量。”想真正做好一张拓片,需要用心去体会,深入了解之后才能真正了解拓片之中蕴含的传统技艺之美。
看着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作品,张亚明坦言,“我非常高兴今天来非遗传习大课堂给孩子们上课,他们在这里能看到、知道中国有多少优秀传统文化,这才可能产生兴趣去做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