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戏曲资源大省,吕剧、柳子戏、五音戏、豫剧、山东梆子、柳腔、茂腔等地方戏在我省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群众基础。近日,我省印发《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2号文件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从加强戏曲保护传承工作、支持戏曲剧目创作、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和演出条件、加强戏曲人才培养、加强戏曲传播推广、加大政府保障扶持力度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规划。计划在将来形成管理规范、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演出活跃、人才辈出、剧目创作普遍繁荣、艺术精品不断涌现的戏曲事业发展新机制,推进我省戏曲艺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戏曲大省,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有国有戏曲院团(含划转的非遗传承保护中心和转企院团)60余个,民营剧团和庄户剧团也有数百个,戏曲院团和从业人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历史上,山东戏曲人才辈出,仅建国以来就涌现出方荣翔、宋玉庆、郎咸芬、张春秋、黄遵宪、霍俊萍、章兰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知名艺术家。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各级文化部门和戏曲院团高度重视戏曲人才培养工作。出台长期规划,健全戏曲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链条;开展多项业务练兵、艺术比赛、集中培训、选派进修、资助拜师等活动,戏曲中青年演员快速成长;一批拔尖人才荣获“文华表演奖”、“梅花奖”等国家级重要奖项,一批具有领军人物气象的演员快速成长。
职业教育,储备下一代人才
七月盛夏,在山东省吕剧院的排练大厅里,刘文昊和他的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京剧《杨门女将》创排成吕剧作品。刚刚从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毕业的他,唱腔和身段已经很老到,因为从他小学毕业后进入省文化艺术学校,已经接受了七年多的吕剧专业艺术教育。
自2008年开始,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与山东省吕剧院合办吕剧地方戏专业。该专业创新性地采取了“科班+学院”式的地方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在完成戏曲基训课程后,粗略地划分行当、选择剧目,由省吕剧院选派有舞台经验又有教学实践的教师指导剧目实践。“山东是戏曲大省,京剧、地方戏人才荟萃、名家辈出,但一段时期以来,戏曲艺术事业发展同样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专戏曲教育的断档。”说起开办这个地方戏吕剧专业的初衷,省文化艺术学校校长安立元介绍说。“戏曲人才培养有特殊性,要求演员有从小就开始练习的‘童子功’。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如果把戏曲专业教育放到大学,那就有些晚了。”安立元说。
为此,山东省艺术学校自2007年起开办京剧专业,2008年起开办吕剧专业,2010年开办柳子戏专业,2013年开办山东梆子专业,2016年开办莱芜梆子专业。成为我省唯一一所戏曲职业教育的中专类学校,成为山东地方戏曲后备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戏曲艺术人才培养的链条上,中等职业戏曲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没有基础过硬、技能扎实的中专人才输出,就会影响戏曲院团的发展,影响高等戏曲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安立元说。
目前,在校戏曲专业学生共279名。这些学生在毕业后,将为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等戏曲学院提供高质量的生源,或者进入到各市和省直戏曲院团,为其补充新鲜血液。
专业培养,提升中青年人才水平
在参加完2012年山东省戏剧导演高研班后,山东省吕剧院青年导演张建业最大的感受就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专业艺术素养。“与当演员相比,当导演所处的平台不一样了,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平时,作为演员,是别人在看我演;作为导演,是别人在演我在看。做演员是对角色的直接感受,做导演是对作品多方面全方位的感受。这个换位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张建业说。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省文化厅先后组织举办了戏曲音乐、地方戏表演、京剧表演、编剧、导演、舞蹈编导、文艺评论、舞美设计、舞台灯光、音响操作等十余期艺术人才培训活动,累计各艺术门类近300人参加培训。这些人才培养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于提高现有专业艺术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加强全省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多已经在自己的艺术领域崭露头角。
我省还实施“大师引进工程”,引领文化队伍建设,尤其是带动高端人才的培养。支持青年演员拜名家为师,这些名师包括梅葆玖、郎咸芬、李岱江、章兰等省内外名家,对年轻演员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我省还选拔优秀青年演员到中国戏曲学院等知名艺术高校进修学习。2012年全国京剧折子戏优秀青年演员展演中,我省入选的6名演员中3人出自之前举办的“京剧新秀集训班”,获得优秀表演奖的3名演员中2人出自该班;同年度央视第七届青京赛中,我省12名演员入选并获奖,其中6人来自该班。
在去年8月举办的“全省艺术新秀优秀作品展演”上,全省戏曲青年艺术人才群英荟萃,充分展现了年轻演员的风采,提升了优秀青年人才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中,山东省吕剧院盖勇,曾先后在吕剧《画龙点睛》、《大唐黜官记》、《回家》中担任主演,并获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优秀表演奖”。济南市京剧院陈长庆曾荣获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二等奖。泰安市山东梆子艺术研究院年仅26岁的青年演员陈扬,凭借山东梆子《两狼山上》一剧获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该剧获“文华优秀剧目奖”。
重点提升,培养戏曲领军人物
此次《意见》中指出,要实施“名家传艺”计划,支持优秀中青年戏曲编剧、导演、作曲、演员拜知名老艺术家为师学艺。对符合国家和省有关高端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条件的戏曲人才,特人特招、特事特办。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戏曲艺术工作者给予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让中青年尖子人才在艺术生涯的巅峰期得到相应认可。
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省文化厅制订方案,实施山东舞台艺术“4+1工程”。所谓“4+1工程”,即:山东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山东省地方戏振兴与京剧扶持工程、山东省优秀保留剧目工程、山东省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以及支持鼓励我省优秀剧目、优秀人才参加国内外重大艺术比赛和评奖活动的激励政策。
2014年省文化厅公布的《山东省舞台艺术创作规划(2014—2016年)》,再度明确实施“山东舞台艺术英才培育工程”,要求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和艺术生命周期规律,努力为优秀中青年编剧、导演、演员成名成家创造条件,培育我省各艺术领域新的领军人物。在培养领军人物的同时,我省还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既让广大群众收到文化实惠,又可以让演员尤其是年轻演员有更多机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实践中获得舞台演出经验。
据省文化厅副巡视员刘敏介绍,通过实施山东舞台艺术“4+1”工程,我省戏曲人才创作生产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地方戏艺术精品。“培养、推出一批技术过硬、素质优良、水平一流、德艺双馨,在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艺术人才。使山东地方戏曲影响更大、普及更广。”刘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