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亮
情感意味与儒生本色—— 读王德亮的花鸟画
文 / 贾德江
著名理论家邵大箴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要能吸引人、征服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面貌的独特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前者说的是作品的外貌、作品的形式,后者说的是作品的精神特质。所谓面貌的独特性,就是指作品的表现形式与众不同,有特殊的格调和趣味。正是这而貌的独特性,能唤起观者阅读作品的兴致,使人们在作品前驻足、欣赏。可是,仅仅有面貌的独特性还不够,如果内容不丰富、不深刻,不能在情感上唤起观众的共鸣,在精神上给他们以启示,同样会使他们失去对作品的兴趣。若以此来印证青年画家王德亮的作品,我以为他的花鸟画作品是既具有独特面貌,又有较为深刻的思想内容的。
《富贵满园》33x44cm
王德亮的花鸟画一直以工笔、写意两种风格展现着自己的艺术面貌,曾数十次参加全国性的美术作品大展,并多次获奖。他的作品所以能引起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也正是具备了以上所述的两个条件。他的工笔花鸟在题材内容上不是传统文人画所惯于描写的那些花鸟鱼虫,而是以表现书斋儒香、案头清供为主体,以艺术与文化双重构成的特点,展示他作品的魅力。他的每幅作品都经过巧思精构,集青瓷、插花、湖石、盆景、文房用品、线装书籍、古式家具乃至书法于一体,熔双勾、淡染、没骨、重彩、水墨、撞水、渍色、拓印乃至肌理于一炉,画风谨严细腻,清新典雅,书香扑鼻,文气充盈,呈现出宁静、古朴、温馨、雅逸的艺术风格,显示出别出心裁的特殊情调和意味。如《儒乡圣境》、《儒生本色》、《诗书继世》、《清白世家》、《聚香》等,都是这样的作品。显然,深受齐鲁文化陶冶的王德亮,生命基因中有着挥之不去的传统文化情结,对儒家学说的由衷尊崇,使他一直以中国传统文人的素质情愫要求自己,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营造那种充满儒生本色的环境与氛围。他的作品几乎都以书为中心去结构画面,去构建一个读书人所适意的宁静环境。王德亮无法抹去尘封岁月在他心灵里留下的印记,他忘不了含蕴着他情感本性的儒乡文房的一切景物。画面中的意象,有的是自己体验到的、看到的、直接的,是曾经给他感动过的东西;有的则是间接的、想象的、虚拟的场景,画家用自己的心灵统一诸多复杂的思绪,让静止的一桌一椅、一瓶一花、一书一纸变成鲜活的物象,诉说着往年逝去的情景。画面上的物件是精心设置的,无论是书桌上散放的几卷古书、信笺、印泥、茶具,还是青花瓷瓶所插置的荷花、玉兰、梅枝,抑或是窗棂、#门、屏风、盆景、湖石、团扇,无不体现一种“书香门第”所传递的雅气、逸气及文气,内蕴着画家的人格品位和追求。这一切都不是属实再现的描绘,而是简约提炼的结果,是画家有感而发的产物,表现的是画家感兴趣的、喜欢的、熟悉的东西,其创作目的没有完成宏大主题性创作任务的促迫,也没有功利的色彩,这是他的情之所至,是受内心情感驱使的。其绘画目的是要借文房为载体,陶冶性情,抒发胸臆,是他渴望远离都市繁闹心态的使然。我们似乎在其深处看到画家对形式内容意义上的探索与深思。
在中国画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衍变的过程中,工笔花鸟画现代形式的衍变存在着诸多的困惑,一方面,工笔花鸟画丰厚的传统使得我们在进行现代形式衍变和探索过程中无法绕开历史的积累;另一方面,适于发挥中国画材料工具性能的各种各样的风格形式几乎全被前人探索过,能够体现各种意蕴的景象构成与笔墨组合也差不多全被前人运用过。一旦循旧径登堂入室很难在意境和笔墨上挣脱出来,因此,要想在工笔花鸟画出新,除去描绘前人没有表现过的题材之外,在艺术语言上进行开拓并使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便成了大家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可喜的是王德亮英才早发地取得了成效。他的作品以其浓浓的儒香情韵、人文的主题、温馨的气息、古雅的诗情,流露出对传统文化的情思,对远逝文化的追怀,以书卷气与怀旧意蕴而别开生面。他像同辈的优秀画家一样,善于极有尺度分寸地对待继承与变革的相辅相承关系,既能出入于传统之中,又能立身于前人之外,创造出一种在艺术语言上“不远于前人轨辙”又颇具时代特征的个性鲜明的风格。他把多种技法的探索带进他的工笔作品中,比如宋人花鸟的双勾重设色、元人的白描淡染体格、岭南“二居”的撞水渍色以及明暗、透视、色彩等西法都根据表现物像的需要分而治之,又相融于一,时而插入写意笔法(如表现荷叶),时而注入山水于其间(如青瓷、屏风上的图像),时而让书法直接成为画面的一部分,时而打破时空的局限(如三联画)构成现代意味的图式,种种不一,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画家用现代意识观照传统、改造传统、革新传统的努力。力图以生活为本,突破传统单一的创作模式,形成新的构架,导入新的秩序。表现更真诚更生动也更多样的审美情感和儒生本色,创造出多姿多彩又有别于他人的新风格,应该是王德亮工笔花鸟矢志不渝的追求。
《清凉界》35x42cm
王德亮的写意作品,没有背离工笔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和审美理想。但表现的环境已不再局限于书斋雅舍,同时也走向了户外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既有《空山梅树老横枝》的郊外野逸,也有《疑是湘妃出水中》的荷塘情趣,既有《雅士三清》的人格追求,也有《清白世家》的自我标榜,多以水墨为主,取小写意笔法,充盈着清逸淡远的品格。画风洒脱中含沉稳,率意里寓谨严,仍然保持着画工笔的那种舒纸蘸墨的文雅与从容。笔勾墨染,重理法,讲笔致;行笔干净利落,注重“写”的意味,点#得体,取势得意,浑然成趣,洋溢着书卷之气。王德亮出与性情,作品中天真平淡无处不在,笔法、墨法、色法都是适意、散淡、平和、凝炼的结果。不可否认,在《芭蕉雨》、《横斜全在越溪时》、《入境》、《清香》、《小憩》、《风泉满园》、《为有源头活水来》、《书香门第》、《儒释圣怀》中,明显地存在着文人画的秀美、润泽与精致感,也存在着文人独赏自性、仰慕精神的优越与超拔,表现出承接明人风范的一种取向,即在实用中放逐出精神,用以推崇自我性情的存在,由此而产生纯粹的笔墨美感和愉悦。实际上,王德亮所画花树、青瓷、书籍、文具、书斋、院落,意在画人生、画性情、画境界,在素朴平淡中见出风雅,是一种缅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风格化的花鸟文本。
面对着永恒的花鸟文化主题,王德亮选择的是审美创造,而非功利性的实用取和向。他立足于本质意义的思考,使作品的形态与造境显示出开放性的结构思维,更切近于创造意义的形而上表达。尤其在近期创作的《入境和谐》、《由我之境》《郊中野生》《结庐白溪》等作品中,他把山水引入到他的花鸟作品中,准确地说,他是把他的书斋搬到长天大野的大自然之中,以山水的清音解读着传统文化的丰腴与含蓄,把中国花鸟画导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古人上下求索的无望,到当代人独辟蹊径的艰辛,王德亮已经拥有自己的创作领地和无限高远的领空。不论是工笔花鸟的清丽雅正,还是写意花鸟的平淡天真,王德亮的画风皆得之于传统精髓而自出新意,其生花妙笔,从心底流出,熔铸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深情。这不仅是他对历代名家苦苦精研后己获得精湛艺术技巧的见证,更是他审美理想、个性气质、理论识见、学问修养的总体体现。正是他长期以来坚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转换和创造,才使他的工笔与写意的花鸟画在法度规范中抒情,在规矩中见方圆,在限制中求舒放,用以寻求生命与艺术相掩映的美学境界。毋庸置疑,王德亮花鸟画的显著特点是他得之自然不拘旧法的象外之意,那种妙合自然的笔情墨趣,以及将意象的生机活力、精神内涵融于一体的生命图景所溢出的格调和品位。
今天依然年轻的王德亮,一颗平常心,一副谦和相,每天都在他的领地和领空挥毫不辍,用他那笔法灵活多变、构图错落有致、意境空灵深邃的一件又一件作品,以一己的力量为着中华民族独特艺术的新生而默默地奉献着。
2009年国庆节于北京
王德亮作品赏析
《爱莲说》68x136cm
《百味图》45x68cm
《空谷清幽》68x136cm
《品诗》68x136cm
《清·香》68x136cm
《守岁》45x68cm
《水中仙》45x68cm
《岁朝图》68x45cm
山东省文化馆聚雅空间
山东省文化馆聚雅空间是山东省文化馆发挥场馆优势,利用宽敞明亮的回廊打造的一个展览品牌。聚雅空间注重于高品味、学术性,为大众提供一个高层次的艺术长廊,供大众观赏学习。展览以提名的方式,每期力邀推出两名当代中青年画家,展期为十五天的时间,浓厚的学术气氛深受参展艺术家肯定和观众的喜爱,聚雅空间提升了山东省文化馆的艺术氛围,观众可以近距离的观赏这些艺术精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全民艺术普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