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文化播报

文化自信 山东担当

十大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注入时代基因

发布:2016-08-10 08:11  浏览:3144
来源:《大众日报》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坚定“四个自信”,并且特别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义之邦,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也是一个以红色革命文化基因著称的省份。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建设,山东在不断求索实践中坚定着“文化自信”的担当。

  弘扬传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2008年,由王殿卿、牟钟鉴、丁冠之等学者发起的尼山圣源书院,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创办。此后,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专家学者,走出书斋,走进山东乡村,说孝道、讲伦理、解《弟子规》……

  在济宁市金乡县兴隆镇,这样的儒学讲堂,就有4处。“村里人当初还对儒学讲堂持怀疑态度,经过一年的接触和学习,大家的认识发生了转变,关注和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讲文明、知书达理的人越来越多。”镇文化站站长周静静介绍,镇上一年来集中授课32次,参学群众达2000余人次,“守望相助,出入相友,疾病相扶而百姓亲睦”渐成风尚,新的文明之风正在孕育成长。

  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在山东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乡村儒学现象”。“山东拥有独特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王大千说,两千多年前的文明轴心时代,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与西方先哲一道,撑起了人类思想的天空。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创作工程、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在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对外交流工作体系上,精心打造了乡村儒学、尼山书院、世界儒学大会、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山东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根基,在这方面应做得更好。”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认为,都说山东人实在、诚信,形象、声誉好,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美德传承和保留得好。济南大学教授包心鉴说,正是因为如此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才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红色基因,血脉相传发扬光大

  革命战争时期的齐鲁大地,在血与火的熔炼中,铸成了伟大的沂蒙精神、胶东精神、老渤海精神,同时也留下了铁道游击队、地雷战、苦菜花、小推车、红嫂、沂蒙六姐妹、马石山十勇士等红色符号。

  “这些红色载体和红色符号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延续,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体现。”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国卿说,尽管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早已远去,但革命文化的丰富历史内涵和重要时代价值却历久弥新,特别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鲜活的教材。每一个山东人,都应该为传承革命文化、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民族文化自信添砖加瓦。

  临沂是革命老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曾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共产党员、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赵志全,用27年的时间把一个净资产不足20万元的小厂,建设成为一个净资产60亿元、年缴税9.2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勇于担当、敬业奉献、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是新时期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

  价值自信,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滚滚车流中守护伤者被撞断腿的“最美女孩”刁娜,独自照顾高位截瘫父亲7年的14岁“小孝星”王媛媛,主动赡养两位单身伯父的年轻夫妻王昆、姚希涛……一个个“凡人”面孔依次出现在泰山南天门、中天门,常年高密度播放。

  从2014年起,山东连续两年在泰山上发布全省善行义举四德榜“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自古只有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题字留名的泰山,从此留下了普通山东人的声名。

  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建设,山东实施已近十年。目前,全省建设善行义举“四德榜”9万多个,3000多万人上榜。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活动,全省每年选树村级以上典型10万多名、县级以上1万多名,“中国好人榜”入选数量连续两年蝉联全国第一,形成了影响广泛深远的好人文化,唱响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时代旋律。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商志晓认为,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积聚认同共识,增强思想自觉,强化价值自信,解决好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问题,解决好内心敬畏和真切期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