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片:捉住历史的影子
9月2日,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内墨香浓浓,课桌上有序摆放的一件件工具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还没开始上课便主动向老师提问。今天来给学生们上课的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阜拓片制作技艺项目传承人周龙涛,他从事民间文物的征集收购与拓片制作工作长达二十余年,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碑帖拓制艺人。
“古人用石刻记事,为了保留石刻上的文字,也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石刻上的内容,于是就有了拓片。”周龙涛从拓片的起源开始,为学生们生动讲述拓片的来龙去脉,“如今具有极高收藏价值的拓片,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实用品。”据周龙涛介绍,现代人不仅可以通过拓片来接收历史知识,还可以欣赏到古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的作品,拓片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
讲解之后,便是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拓片制作环节。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周龙涛耐心地讲解道,“不同于印刷术,手工拓片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将打湿的宣纸平铺在石板(或木板)上,用打刷、棕刷等工具使宣纸与之完全吻合,能够完整地表现所有内容,并待其晾至九成干。在这里,周龙涛解释道,“若是宣纸完全干透就会从石板上脱落,如果是过湿的状态下上墨则会渗透到字沟里而看不出字迹。”听完周龙涛老师的解释,学生们不再着急上墨,转而相继举手向老师提问桌上各个工具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想要更多地了解拓片这一古老的技艺。“锤子、打刷、棕刷,这些都是用来让浸湿的宣纸与石板达到严丝合缝,拓包拿在手里蘸取墨刷上的墨之后,均匀地给九成干的宣纸上墨……”这些工具在周龙涛的眼中都是亲切而熟悉的伙伴,有关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早已烂熟于心。
宣纸晾至九成干后,学生们便自发地分组排队,按照刚刚周龙涛老师所教授的开始制作拓片。“手要正,手劲从轻到重,用墨从淡到浓。”想到这将是大家合作完成的作品,每个学生在上墨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生怕自己的失误会造成作品整体的不和谐。整个过程安静而有序,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在此时得以全部展现。
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作品的完成比预期的要快了不少。周龙涛点评道,这是大家第一次接触并制作拓片,现在的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你们回去之后可以继续练习,常见的门牌等都可以制作成拓片,把你看到的东西完整地拓制下来。”在交流环节,学生们纷纷表示拓片制作技艺非常新奇,以后会主动去接触和了解更多的非遗项目,“太好玩儿了!”
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如何制作拓片,更学到了拓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从儿童开始重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非遗传习大课堂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周龙涛在课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