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刀刻瓷魂 兼修德艺馨
4月14日,在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内,一幅刻瓷作品——《孕》,吸引了教室内外学生及家长的目光。该作品的创作者,淄博刻瓷传承人齐征老师正在向学生和家长们介绍淄博刻瓷技艺,并分享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品质。
很多初次接触刻瓷的学生十分好奇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究竟是如何起源,因而在齐征老师向学生们介绍淄博刻瓷发展简史时,一个个听得十分用心,并对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齐征老师看来,非遗传承不只是技艺的代代传授,更应当把优秀传统文化浸透在技艺传承过程中,让学生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塑造优良品质,做到德艺兼修。
课堂上,为了让学生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刻瓷技艺,齐征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刻瓷三要素,即构图、刀法、着色,教大家认识大篆体、起首章、压角章,并一一解答了大家的疑惑。
随后,学生们按照要求将复写纸上的字样描到瓷盘上,并用毛笔蘸墨勾勒出轮廓,戴好护目镜。准备工作就绪,齐征老师再次交代了锤子和刻刀的使用安全注意事项,便让大家动起手来。
顿时,教室里叮当作响,学生们专注地拿着刻刀,在光洁的瓷盘上雕刻着绘制好的图案。然而,刻瓷不仅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不多会儿就已经有学生喊累。这时,齐征老师一言不发,只是走上前去给学生们看了看自己饱经“磨练”的双手。见此景象,“小工匠们”深受触动,便又拿起了刻刀,一刀一刀稳稳地刻下去。
再也没有人喊累,大家都在抓紧课堂时间完成自己的作品。然而刻瓷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精力和体力的技艺,一堂课结束,埋头苦干的学生们一边嚷着辛苦,一边高兴地手捧作品,拉着老师和家长拍照留念。
一位家长对于孩子的课堂表现十分满意,“今天收获很大,既学习了刻瓷,又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看到孩子竟然能这么集中精力地做一件事,真的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