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核桃有大爱 大千世界入眼来
枣庄核雕,源于枣庄市薛城区东谷山村。四百年前朱氏先人定居于此,家风纯朴,忠厚传家。每逢年关,便制桃篮、生肖等以红绳系与身上,用来趋吉避凶。《山海经》中有“黄帝以是法而象之,因立桃板于门户上,画神荼、郁垒以御凶鬼,后人纷纷效尤”的记载。佩戴桃核,可以避邪去灾祸。桃篮有逃(桃)脱拦(篮)截灾祸之意。或以杏核刻上“福”字以表幸福之意。
5月19日,传承人朱雄英带着枣庄核雕这一神奇技艺为非遗传习大课堂上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验。
课堂伊始,朱老师先为大家讲解了枣庄核雕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核雕作品,“老师,这是桃核做的?不可能吧?”小朋友们对这一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表现出极大兴趣,接下来朱老师便开始带领大家开始今天的劳作——制作小提篮。
体贴的朱老师怕小朋友们指力不足,无法灵活运用桃核以及刀具,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便宜的学习工具:用肥皂代替了桃核,用两支经过处理的筷子代替刀具。可小朋友们却有点“不领情”,“在肥皂上刻有啥难的,这不so easy!”然而在第一步的制作上,就让这些立下豪言壮语的小朋友手足无措起来。
“第一步,大家要把这个方形的肥皂变成一个圆柱,先在顶面上画一个圆圈,再用工具把圆圈周围的肥皂削掉就可以了。”朱老师对大家说。
“哎呀老师我这个肥皂怎么削都削不掉啊?”“老师,我用力太大了把肥皂削断了!”顿时,课堂上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对这一块小小的肥皂犯了难。见此,朱老师耐心地为每位小朋友解答:“用筷子的侧面来削,一边削一边转动着肥皂,这样才能均匀。”
在圆柱制作完成后,朱老师便告诉大家怎样在圆柱的二分之一处轻轻画一个圈,用刀具轻轻削出一个篮子的雏形来,然而这一双双缺乏手工体验的小手实际操作起来便开始不听使唤了。
有的把二分之一当成了三分之一,有的把圆柱形的肥皂“拦腰截断”了,还有一位小朋友总是把肥皂削坏,足足换了三四块原料。这时,大家有点垂头丧气了。朱老师赶忙安慰大家道,“没关系啊,削坏了的你可以就势做一个花盆啊,一块小小的肥皂你们就灰心了啊,要是让你们雕刻桃核可咋办啊?”听了这话,小朋友们便重新打起精神,继续制作了起来,没多久一个个可爱的小提篮便出现在眼前,被孩子们视若明珠般的捧在手心里。
看大家一个个学有所成,朱老师便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作为惊喜送给了大家——真正的核雕小提篮!朱老师手把手地教大家怎样运用工具把它打磨好,然后为它穿上红绳戴在手上,大家高兴地一下课便迫不及待地与家长分享自己今天的收获。
朱老师在课后也欣慰地说,在今天的课堂上,自己收获的是满满的希望,传统文化若想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还是要靠孩子们来继承发扬,感谢非遗传习大课堂这样的形式,得以让孩子们与传统文化来场近距离的接触,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留下美好的烙印,无论是对孩子品行的培养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