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公历*年*月日 星期* 农历**年*月*日

中药和香制作技艺:澄心馥郁中研融端午习俗

发布时间:2021-06-13 14:58  浏览次数:3361  作者:非遗保研部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笔下的端午,纤纤淑女们欢愉雅静地浴兰、缠线、佩香囊,朝云浴处,香浸晴岚。余香绕今,端午节挂彩线、佩香囊的习俗仍长盛于民间。和沁心药、研馥郁香、织五彩囊,是对端午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生命的礼赞。

本期山东非遗传习大课堂时值端午佳节,特邀请黄河流域(济南市)中药和香制作技艺传承人于江,让孩子们在学习制作中药香囊的同时,感悟端午习俗,体味黄河流域非遗文化的魅力。

中药制香技艺源于传统中医药学,从香方的确立到选材、炮制、配伍、研磨、筛罗、调和、成型、晾晒、窖藏、分装等十几道工序都必须严格遵循古法。运用该技艺制作的香囊,不仅芳香宜人,还具有驱疫避秽、安神助眠、静心养生等功效。调制中药材制作香囊对小朋友来说是十分新颖有趣的事情,“中药那么苦,竟然还可以做成香囊呀!”孩子们在于江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分辨和挑选药材。

课堂上,于江老师发放了材料和工具,并强调了使用针线时的安全问题,随后进行制香过程的讲解。这期间,小学员们积极发问:“老师,请问这些中药材里面都有什么呀?”于江微笑着回答:“我们的中药制香就是根据川芎、芩草、丁香、山艾、甘松、白芷等中药的药性和气味,将其进行科学配比,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中药的种类和数量都是及其重要的因素,小朋友们一定好好听讲呀。”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于江老师走下讲台对学生们进行耐心的指导,一刻也没有停歇,看着孩子们的作品逐一成型,于江感慨地说道:“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中药制香,但是他们都完成的很好,积极性很高,非常感谢非遗大课堂能给我们这样一个教学和展示的平台,让我与可爱的孩子们一同体悟非遗的魅力,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把中药制香这一项传统技艺传承好。


端午节习俗

赛龙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挂艾草与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菖蒲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端午浴端午日洗浴(浴兰)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后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儿童用苦草麦药煮水洗,或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煮水洗;少年、成年男子则到江河、海边冲凉,谓之洗龙舟水,洗去晦气。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栓五色丝线:五色丝线,又俗称五色丝、五彩丝。古俗名称避兵缯、朱索等。系在蚊帐、摇篮上的又叫宛转绳、健绳。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