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全力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
没有文化发展新优势,就不会有区域核心竞争力新优势。近年来,青州市坚持“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理念,全面打响“文化青州”品牌,呈现出以文化激发活力、以文化推动发展的生动局面。青州先后荣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等荣誉称号。今天的青州,古城保护修复如火如荼、非遗保护项目展演有声有色、农民画展览引人入胜……文化优势已经成为青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点睛之笔。
政策发力,文化事业建设稳步推进
青州市民张永亮近日到新华书店挑选心仪已久的图书。跟以往不同,这次他没有付款买书,而是用图书馆借阅卡办了借阅手续,没花钱就把两本价值近百元的图书带回了家。张永亮获益的正是“全民阅读直通车”工程,作为2016年青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之一,该工程是青州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有了这种‘你阅读·我买单’的图书共享服务,读者在书店随心借阅,再由图书馆作为馆藏图书随后买单,图书馆的增量图书由单向采购的众口难调变成读者自选的各取所需,全民阅读热情瞬间激发。”青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庆刚说。
近年来,青州市先后投资8000万元建设新图书馆,投资4000万元建设新文化馆,投资1.5亿元完成云门剧院提升改造,图书馆、文化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免费向市民开放。青州市广播电视事业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提上日程,市财政以政府买服务的形式,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对广播电视事业大力扶持。镇街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全覆盖。此外,还投资300万元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为该市1055个村安装广播喇叭,实现广播宣传全覆盖。
郑母社区演艺协会近日在谭坊镇西郑村康乐广场举办“快乐星期六、百姓大舞台”活动,周边50余个村庄近百支队伍参与其中,广场舞、秧歌队、大合唱齐上阵,热闹非凡。“今年以来,谭坊镇的群众文化活动从初期的政府主导、活动单一到百姓参与、群众唱主角,文化娱乐不再是年夜饺子,逐渐成为百姓的一日三餐。”谭坊镇党委委员司振东说。
为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青州市出让政府资源,以企业为依托组建青州歌舞团、青州曲艺团等十大文艺团体,同时加大政府买服务力度,市财政每年拿出6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先后组织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精品大戏惠民行”等文化惠民演出,以群众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动员全体村民参与,营造了人人参与文明建设、人人共享文明成果的良好氛围。
多元投入,文化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今年4月28日,青州农村商业银行书画质押贷款模式发布会在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举行。青州农村商业银行与中晨集团合作推出的“银行+评估担保+画廊”的信贷模式,一方面解决了画廊申请贷款中寻找担保难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银行在信贷业务运作中对书画存在的鉴定难、评估难和保管难的问题,有效架起了银行和画廊信贷沟通的桥梁,走出一条金融支持书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近年来,青州市坚持集群发展,优化书画产业布局,把书画作为一个大产业集群谋篇布局,初步形成了以九大书画市场、六大写生创作基地、五个交流培训平台、三个民间支持体系为支撑的书画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其中,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项目被列入中国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手册,是2016年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在青州,经济与文化互融互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经济项目注入文化内涵,大大提升了产业的经济价值,形成政府、企业、协会组织和金融机构多方良性互动机制。该市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为书画产业项目实施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特别是针对部分业户资金周转困难,帮助画廊协会与潍坊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出艺术品融资服务,对画廊实行诚信贷款。近年来,各金融机构已为近百家画廊累计提供贷款10多亿元。
以节会为载体,青州市积极做实文化与经济融合大文章,促进文化品牌产业化。每年举办的艺术品博览会、花卉博览会、翰墨青州·书画年会等,形成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市场集聚,并由此衍生出较大规模的展览交易、观光旅游等文化产业。2016年,中国中晨(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小镇项目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五一”期间成功举办2016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吸引观众41.8万人次,交易额10.6亿元。
8月3日,“希望的田野·2016中国农民画作品展”开幕,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的214件作品参加展览。为了将青州农民画推出国门,青州农民画展先后在法国罗尼苏布瓦市、美国洛杉矶市举办展览,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好评。青州市在农民画市场的基础上开发“互联网+农民画”模式,先后成立10个农民画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画电商100余家,全方位开发农民画产业运作模式,在全国打响青州书画品牌。
平台搭建,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青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一个中心”,专家、调研员、志愿者“三支队伍”,非遗生态村、非遗博览园、非遗博物馆、非遗艺术团、非遗传习所“五个平台”,青州市非遗文化研究传承人才已经达到2000多人。青州市财政每年拨付120万元专项经费,成立非遗艺术团,让回族花毽、满族八角鼓、挫琴、刺绣等70多个项目,在古城、井塘古村、宋城等景点公开展示展演,与游客交流互动,实现活态传承。
同时,青州市大力实施全民文化创新工程,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作主体地位,注重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发现和培养,重点扶持发展了一批优秀民间文化经营人才、文化管理团队,建立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建立激励机制,激发群众创作热情,创作出一大批以青州历史、人文资源和现实生活为内容的文化精品。
在青州市庙子镇农民画创作基地,农民画师手握画笔画着自己的作品,摘果子、采棉花、打谷种田、摸鱼抓螃蟹……这些在农村常见的场景被农民画家画了出来。“农忙时荷锄劳作,农闲时挥毫创作”的景象在青州乡村已经是司空见惯。“画画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还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这事儿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画家孙瑞云一提起农民画就满脸笑意。
据了解,依托农民画画院、农民画协会、图书馆、文化馆、艺术剧院、非遗保护中心、文化行业协会等平台,青州市先后组织开展农民画、国画、书法等几十项培训活动,保证天天有培训、常年不断线,目前参训人员达7万余人次,为该市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了一大批人才。